神农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4-26

  2023年是新种子法实施的第三年,也是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的第三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下,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与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因我国种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资源与经验的积累较种业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种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层面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种业发展。

  面对种业创新等“卡脖子”难题,我国种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种业技术攻关与创新积极性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试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农作物种子认证实施规则(试行)》等产业政策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种业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在农作物种业发展方面,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23年度我国食用油消费量预计3789万吨,而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约30%,距离70%的最佳比例标准,年供需缺口达1500万吨。面对突出的供需矛盾,油菜作为我国种植面积第一的油料作物以及植物油第一大食用油源,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应安全,实现我国油料自给自足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国各省份都在增加粮油收储力度,国家亦持续提出大力保障粮油安全、提高油料产能的政策号召,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要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并将其作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水产种业发展方面,2023年 6月,农业农村部等 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表示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2024年渔业渔政工作部署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要以深远海养殖、大水面增殖渔业为重点,从种业、设备和养殖模式多方发力,抓好水产品稳产保供,更好地维护粮食安全大局。

  2024年是“十四五”攻坚之年,也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在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成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大力推广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技术成果对促进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对水产业在科技创新、智慧养殖、产业升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从发展总趋势来看,2024年种业领域将持续迎来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市场动态,这也将推动我国种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对促进种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公司以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从事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等农作物品种创新、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农药、化肥的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农作物种子,包括杂交水稻种子、玉米种子、油菜种子、蔬菜瓜果种子等。公司在湖南、重庆、贵州和福建拥有四家核心子公司,覆盖华东、华中、西南等水稻主产区,在海南省和各区域子公司建有稳定的育种基地。

  2023年,受战争、地缘政治和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全球粮油供应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促进高质量发展。在传统种业方面,通过总部+区域子公司运营模式,深入贯彻“以销定产,以销定研”发展思路,依托现有种子端的技术优势和品种特点,深入市场调研、研发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升优势单品在区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促进核心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推广。在水产业务方面,公司加快推进水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不断深入与科研院所合作领域,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初步建立了水产选育体系,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水稻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巩固区域优势并拓展海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水稻品种选育取得新成果。“Q香优252”系列Q优香米荣登“三峡杯”重庆五大香米之首,浓香型一级杂交稻“Q香优266”通过重庆市审定;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神农优352通过贵州省审定;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朋两优1889通过福建省审定。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庆举办了两场国家级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四川绵阳召开了“十万亩米粉原料基地展示会”,进一步提升优势品种的区域知名度。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品种海外试验推广。水稻新品种ZY11已通过越南审定,水稻新品种Naafco Hybrid Dhan-3和National AgriCare Hybrid Dhan-10已进入孟加拉国审定程序。公司向孟加拉国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孟加拉国境内制种面积已达9790亩,生产合格种子110万公斤。此外,公司继续在功能米领域进行布局。继高抗性淀粉品种研发培育取得突破,培育的功能稻糖尿病人专用米-舒糖米投入试产后,针对肾病患者低谷蛋白健康功能稻和高血糖功能稻也在培育研究中。

  在油菜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庆油”系列高含油油菜品种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油菜种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27%。公司培育的特高含油“庆油”系列以49.96%、51.54%的含油量曾两次刷新中国油菜品种含油量最高纪录率,实现了“两碗菜籽一碗油”,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庆油”3号连续2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优良农作物品种推广目录、连续6年入选重庆市主推品种,新入选贵州省主推品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 2023年发布的数据,2022年庆油3号推广面积201万亩,连续2年稳居全国油菜推广面积第二位,庆油8号推广面积100万亩,首次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报告期内,以庆油3号、庆油8号、晶油1号、庆康1号为主的高含油量、抗病油菜品种推广面积达800万亩以上,已覆盖重庆、四川、湖北、湖南等整个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其中,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78%。2024年1月,农业农村部特致信感谢公司油菜研发负责人,感谢其为我国油菜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此外,公司还在甘肃、内蒙、新疆等春油菜区开展了品种种植示范,为新品种在该区域的推广进行技术准备。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庆等地区推广种植的万亩“七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踏春赏花,为社区农旅产业打造亮点,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核心科研品种“庆油”系列的商业化推广力度,搭建了“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在线下,公司在湖南、湖北等油菜种植重点区域广泛开展了种植交流大会、高产种植争霸赛事等活动,加强“庆油”系列宣传推广。同时,公司通过组织发展技术专家团队,构建了以研发团队为领导的种植技术队伍,服务直达种植大户。在线上,公司开通服务热线、微信小程序等服务平台,形成种植全程技术服务覆盖。公司通过“良种+良法”的全流程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公司油菜种子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通过与湖南省等重点推广区域的油脂加工厂、规模榨油坊合作,搭建了油菜籽回购和原料油加工体系,致力于从源头提升菜籽油产品品质,提升公司油菜种子品牌认知度。

  在玉米业务方面,公司继续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巩固和发展玉米品种区域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玉米品种制种规模,但由于北方生产基地遭遇极端低温气候,南方生产基地受前期干旱、后期阴雨高湿恶劣气候影响,导致玉米制种产量未达预期。报告期内,玉米品种新青玉666,新中玉5号、7号、8号、9号等通过审定,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项。公司加强玉米品种示范展示,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建立了品种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观摩会6次,组织参会人数近千人次。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在贵州省毕节地区拓展政府采购项目取得一定成效。

  在水产业务方面,为加速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蓝色粮仓”满足国民优质蛋白市场需求,公司围绕海洋鱼类良种选育与制种技术体系构建与科研院所开启广泛合作,以加快推进渔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报告期内,神农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一期300.77亩建设租赁用地已完成环评备案、用地规划和工艺设计工作,建设备案手续尚在办理中。截至目前,产业园开展了土石方爆破工程、淡海水取水疏浚工程及土地清表等准备工作。报告期内,为了满足建设期的科研生产需要,公司组建了高根临时科研育种基地,对引进的部分鱼苗种质资源进行了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养成实验,成功培育出神农第一代火山鲷种鱼,初步建立了选育体系。此外,公司还运用创新型模式进行了石斑鱼鱼苗孵化、养殖试验,为后续新品种开发、繁殖技术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725,377.15元,同比下降12.51%,主要系子公司更换部分水稻销售品种所致,下降的营业收入主要系杂交水稻种子;净利润-32,697,815.64元,同比减亏48.11%;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022,358.67元,同比减亏44.24%,主要原因:本期公司高毛利油菜种子销售收入增长,同时,上年子公司保亭南繁种业由于受执法机构限期拆除建筑物等重大因素的影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65.09万元,本期公司没有产生该类损失,因而成为减亏的重要原因。报告期末,公司资产合计 1,001,434,092.88元,较上年期末下降 3.34%;负债合计145,213,714.22元,较上年期末下降 1.32%;所有者权益合计 856,220,378.66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771,198,554.14元。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由子公司重庆中一种业具体实施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为我国为非洲首批援建的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荣获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成为全球范围内入选的104个最佳案例之一。

  公司的存货来源于自产与外购,其中,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作物种子产品大部分源于自产;农化产品、周转材料源于外购。由于种子生产属大规模种植生产,而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故公司自产的种子主要采取委托制种单位生产的方式获得。委托制种生产模式分为“组织农户集中生产模式”和“租地雇工集中生产模式”两种。

  在“组织农户集中生产模式”下,由公司委托的制种单位组织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同时负责农户生产管理并集中收购种子,或公司直接组织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如出现自然灾害、技术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分别由制种单位或公司承担。

  在“租地雇工集中生产模式”下,由公司直接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农户租赁土地,并雇佣农户进行生产,如出现自然灾害、技术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由公司承担。

  农作物种子产品销售主要采用“公司+农户”、“公司+经销商+农户”和参与政府采购的销售模式。其中,采用经销商销售模式运作的主要方式:1)定期通过信用评估选取经销商;2)向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买断销售,并先收取部分货款;3)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即为该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

  公司研发工作以取得自有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新及高效的繁殖制种技术为目标,由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研发育种团队及各子公司协同开展,或与农业科研院所、其他种业企业及农业专家等通过协议方式合作开展。

  公司生物资产为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作物种子产品,其发芽率、纯度、净度、水分等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为合格种子,同时为了持续保证种子的质量标准,存储条件特别重要,需要封闭仓储,严防虫、鼠等危害,低温低湿更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为此公司及各子公司都在所销售推广区域建有符合条件的种子仓库。公司分别于 2013年 11月和2014年 12月通过募投项目建设,建成投产了标准化的海南临高冷库和湖南望城冷库,较大程度提升了公司种子冷存的质量保障水平。

  公司在种子入库时,抽样一定数量的产品经过水分测定、净度分析、发芽率检测、DNA纯度测定、精选处置等过程,办理合格品入库;对于库存种子,在品质及价值上,公司每年两次检测其出芽率,芽率不合格的按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数量上,公司每月进行种子抽样盘点,年度终了,公司组织全面盘点,将盘点结果与系统记录核对,出现差异时,根据形成差异的原因按照会计准则和公司规章进行处理。

  2018年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重庆市“十三五”水稻良种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该品种米质优、高产、稳产,实现了优质、高产与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有机结合,标志着重庆在优质稻育种领域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水稻品种。

  2019年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备重金属低吸附、耐淹水直播、适播期长、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优势特性。近70%的整精米率,比一般稻谷高10%,且透明度高、商品性好、米饭不粘不糯,深受米商与农户青睐。

  2021、2022、2023年连续入选重庆市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名录,累积推广应用42万余亩。

  2020年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备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参加国家区试,亩产比对照增产5%以上,高产栽培,亩产可达850公斤。

  200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具备丰产性强、抗性好、出米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宜加工米线、米粉、饵丝、饵块的优质加工型水稻品种。作为生产高端健康米线的重要原料,不添加任何辅助品,加工出的米线鲜亮、Q弹,常年在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福建、广西等区域广泛种植。

  2009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验收,该品种“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1238公斤,高产田块突破1291公斤,实现水稻亩产超吨粮目标,创造同纬度“中稻+再生稻”最高记录。

  202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稻瘟病抗性一级;品质达部颁一级,整精米率71.1%;耐肥抗倒伏;机插、直播、人工栽插皆可。适宜重庆海拔800米以下、四川丘陵平坝、云南贵州中低山区种植。

  202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米质优、香味浓,是一级优质香稻品种。具备分蘖力强、耐肥抗倒、出米率高、适口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米厂订单和大户产业化种植。

  2018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登记,具有早熟、抗倒、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长江流域种植。

  2018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登记,含油量49.96%,打破我国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纪录,集高产量、高含油、高品质、高效益于一体。为重庆市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占重庆市油菜总种植面积近一半,全国年推广面积500万亩。

  菜籽油油酸含量高达66.2%,亚油酸、亚麻酸为2.3:1黄金比例,油品健康优势明显。

  2019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登记,含油量51.54%,再次刷新我国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纪录。正常种植亩产400斤左右,高产栽培亩产可达500斤以上,强抗倒、强抗病、适应性广。

  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同类比最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同类比最高,油品健康优势明显。

  2020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登记。该品种高油宜机,含油量50.46%,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获。另具有高产、高抗、适应性广、油品好的特性。适宜在长江流域种植。

  2022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登记,根肿病发病率仅为2%~4%(对照发病率80%左右),具有抗根肿病、抗病毒病、中抗菌核病、抗倒性强、抗寒性强的“五抗”特征,因超强的抗性可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目前在重庆、四川、湖北等省市大面积示范种植。

  2011年起相继通过贵州、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区审定或引种备案,具备三抗(抗旱、抗倒、抗病)、三高(高耐肥、高产量、高出籽率)、三好(株型好、结实好、品质好)、适应性广共十大优点,是近年来少有的十项全能杂交玉米品种。

  年均种植面积12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800余万亩,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属于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具备抗性好、不倒伏、活秆成熟、长势旺、棒子大、产量高等特点,是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可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种植。

  202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属于大穗高产多抗型玉米新品种。具备植株矮、品质优、穗子大、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可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适宜在重庆中低海拔丘陵及平坝地区种植。

  202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属于大穗红轴高产型玉米新品种。具备植株矮、株型半紧凑、红轴、穗子大、轴芯细、齿粒深、满尖、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可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适宜在重庆中高海拔地区种植。

  精选“庆油3号”双低优质油菜籽,油酸含量高,是为数不多的高油酸油种。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且亚油酸、亚麻酸比例合理,符合中国人体需求最佳比值。同时富含植物甾醇、生育酚和多酚等微量活性成分,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的功能。

  是一种高抗性淀粉优质大米,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舒糖米抗性淀粉含量8.44%,是普通大米的10余倍。相比普通大米,该产品能够缓慢释放葡萄糖,使餐后血糖峰值更低、更平稳,增加膳食纤维改善肠道环境,适合血糖高和需要控制体重人群理想的主食选择。

  源自贵州金沙的优质大米,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米粒均匀细长、色泽光亮。米饭绵软可口,米油可见,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唇齿留香。

  (4)优质新米米线”新米为原料,生产过程不加入任何添加剂及明矾等化学制品,生产出的米线具有柔软细腻、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大米香味浓郁等特点。

  生长在稀有、独特且水质格外纯净的火山海岸省级地质公园海水水域,肉质鲜嫩、无肌间刺、无腥味,达到可刺身级别。高蛋白,多营养,富含DHA、EPA、Ω-3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7种人体中必须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优选健康食材。成品去鳞、去鳃、去内脏,免处理,随吃随拿,快速出餐。

  公司杂交水稻制种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方法》是“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制种产量,有效降低含杂比例,提高种子纯度,被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誉为“是世界种子生产中的一次创新”,直接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的应用和推广。另一项杂交水稻制种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原“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的局限性,还解决了一些超级稻的制种难题。在油菜制种方面,公司采用化学杀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技术,并起草地方标准《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产生很好的杂交优势,提高制种产量,保障油菜种子的纯度,为油菜制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公司培育的“庆油”系列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实现了特高含油率育种的突破,曾两次刷新我国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记录,实现了从“三碗菜籽榨一碗油”到“两碗菜籽榨一碗油”的飞跃,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培育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研发工作以取得自有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新及高效的繁殖制种技术为目标,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开展新组合新品种生态测试,同时协调各子公司在各自区域开展育种创新及配套技术研究,广泛与全国农业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种业公司及科学家等开展合作,针对良种培育的薄弱环节与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联合体攻关,致力于推动种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打破种质资源的瓶颈约束,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公司坚持以党支部结对共建为抓手,探索科企联盟、校企共建模式,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新格局,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海南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阳光资源优势,是我国最主要的南繁育种基地。海南作为占全国2/3海域面积的海洋大省,海域面积辽阔、水产种质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快种子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能力,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技术研发的应用和交流。

  公司深耕“大食物观”,顺应国人食物结构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变化趋势,立足海南发展002163)海洋经济的资源禀赋与政策支持优势,将发展视野从有限的耕地资源拓展为广阔的海洋资源,把打造“蓝色粮仓”作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公司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坚持“农作物种业+水产种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充分挖掘良种良品供给潜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致力于完善、推广“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经营模式,利用已有的品种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通过组建“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农业专业合作联社,针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纳入项目管理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农资采购、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努力实现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金融、产品、技术、信息等全产业链服务。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俄乌冲突未熄,中东战火再起,给全球粮油安全和能源价格等方面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公司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耕大食物观,坚持“农作物种业+水产种业”双轮驱动,以建设“中国一流食用油原料供应商,中国高端海洋蛋白提供商”为目标,进一步推动高产、高效能、高质量种子(苗)品种的育种研发和商业化推广。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将利用现有种子端的技术优势和与农户的接触和熟悉度,以及对油菜领域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积极探索种子从科研成果到商业化推广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良种+良法”与产销结合形成合力,搭建从种子研发、菜籽购销、仓储物流、原料油加工到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优良品种种子--科学管理种植--菜籽回收与加工--高质量品牌原料油输出的全产业化发展,确保高品质产品的源头质量与稳定供应,形成种植户与公司的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创新驱动油菜产业发展。

  公司将以资源条件为基础,全力推动生物育种创新和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热带南繁水产苗种育繁推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快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建设进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南海重要鱼类的保种、育种、制种技术研发、应用以及珍稀名贵海洋鱼类的新品种开发、繁殖技术研究等技术攻关。公司将通过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推行生态化养殖用海方式,不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往深海走”,促进水产品种源提档升级和高品质输出,推广海洋高端蛋白产品供给,为建设“蓝色粮仓”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加快科研、生产、销售、科技技术服务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种子(苗)生产的标准化、安全化、科技化、品牌化,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顺应国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公司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培育更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种子(苗),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不同种类食物的需求,为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做出贡献。

  2024年,公司将依托“庆油”系列油菜种子的区域优势,在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省加大“庆油”系列油菜种子种植推广力度,并在湖南、湖北省率先拓展油菜籽的收购和销售业务。公司将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从农户端收购油菜籽,减少中间商环节,增强公司菜籽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将为种植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机械化服务和金融产品服务等多元化“工具包”支持,加大农户对“庆油”系列种植意向,全面提升菜籽供应链生产效率。公司将通过多元化措施全面促进油菜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油菜种子市场占有率,促进主营业务提升。

  公司一方面将重点推进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争取2024年内具备部分投产条件;另一方面,公司将充分利用临时科研育种基地的设施资源,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协同合作,依托海科院等专业团队技术优势,共同开展南海重要鱼类(例如:鞍带石斑鱼、东星斑等)保种、育种、制种技术研发、应用。此外,公司将选择适合深海环境的优良品种和种苗,同步开展深海养殖和培育实践,积累从种苗培育到养殖过程的一体化管理经验,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陆海联动”,加速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进程。

  公司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科研创新优势,建立健全以存量水稻、玉米品种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研合作攻关,促进育种技术、资源、人才的双向流动,为水稻、玉米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做好技术和种质储备,加快育种进程。此外,公司将关注国际市场增长机遇,拓展种子出口、国外品种审定与种子生产技术服务业务,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积极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新品种在逐步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耕种方式过程中,其发展潜力与遗传优势将不断衰减,良种培育仍需推陈出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品种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种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培育新品种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然后推向市场需5-8年时间,进入市场后,从产品介绍期到成长阶段需2-3年,因此新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本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丰富的品种储备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如果不能继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培育符合增产增效市场需要的新品种,或者新品种的推广与农业农产品商业市场运作开发未达到预期目标,都将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上述新品种开发风险,公司将提高优良品种的研发能力并缩短新品种的开发周期,并逐步实现由种子产品服务到种子增值产业链技术服务、大农业产业链服务的经营方式升级;其次,继续充实和完善现有的集成育种创新体系,继续积极寻求和扩大与农业科研院所、优秀种业企业以及农业专家的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公司新品种的储备、开发和技术转化能力,加速主营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公司将继续强化公司内部的研发协同和资源共享,加速培育出更多符合不同区域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加强自身科研转化和市场转化能力。

  公司原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在公司战略规划与主营业务调整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公司在战略定位、科研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尽快实现协同发展,加快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能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所布局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尚存在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管理风险,公司将明确母子分公司各自战略定位,对所布局行业的特点、运营模式、人才团队需求等方面进行认真深入研究,找准协同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同发展方案。在上市公司相对成熟的规范运作制度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切合行业特点与运营需要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和优化各类决策程序与业务流程;同时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并以此吸引、稳定符合公司各板块业务经营需求的优秀人才,使其与公司发展相匹配,保障公司的经营管理始终保持科学高效运转。

  本公司为农业企业,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由于种子的生产必须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受旱、涝、冰雹、霜冻、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较大。虽然公司采取了诸如通过调整制种基地布局分散制种、采用多品种和少批量的生产方式、以“三系法”杂交水稻品种为主、逐步加大种子储备量等多种措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但如果公司的制种和科研基地突遇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公司资产安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自然灾害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标准化制种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在实施标准化制种的同时,通过对制种基地的合理布局,减少地区极端气候和病虫灾害对公司整体种子生产的影响;其次,通过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和保护,促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强化农作物品种的性状特征及其稳定性,并使其具备一定程度的抗病抗虫特性,从产品源头上减少公司经营品种的自然灾害风险;此外,公司已建的产业化项目将为公司提供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加工与仓储设施,这将为公司逐步加大种子储备量、进一步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提供良好的技术与设施条件。

  目前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研发投入少并导致普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种业,我国种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种子企业或科研院所与跨国种业公司抗衡的能力较弱,在全球化浪潮的经济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种业公司进入的严峻威胁和强大冲击。在我国现有的种业市场,杂交水稻是少数能保住并拥有优势的种业,但同样面临国外种业公司不断渗透的威胁。未来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品种研发、市场网络布局和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将面临被国外先进种业公司不断挤压的市场竞争风险。

  针对上述市场竞争风险,公司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在顺应国家行业政策引导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将逐步改善传统种业企业原有的经营风险大、库存高、存货周转率低、应收账款周期长和资产季节性闲置等问题。通过加大生物育种科研投入与营销推广力度,加快培育顺应市场需求的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逐步扩大公司营收来源、提高产品(服务)毛利率,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已有2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10.52万股,占流通A股0.6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4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3740户,幅度-5.33%


上一篇:颖泰生物公布2023年年度权益分配预案 拟10派1元
下一篇:锚定“新”方向 稳提新“质”效 江苏各级人大代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履职尽责